制作人黄国伦谈旧作揭秘,《我愿意》《味道》走红凭运气
哪怕他现在的身份是“综艺咖”,黄国伦也还是华语乐坛当之无愧的“金牌制作人”。在王菲《我愿意》、张信哲《不要对他说》、辛晓琪《味道》等“金曲”的背后,都写着他的名字。
但其实,黄国伦说“金曲”并不一开始就是金曲,这些歌能够封神,有时候纯凭运气。
为不红的歌“正名”
金曲有时靠的是运气
黄国伦接受媒体采访,是因为最近有了新身份——江苏卫视新节目《金曲捞》中的“叨叨团”骨干成员,这档节目不再是选手或歌手之间的PK,是意在寻找那些诞生在华语乐坛最红火岁月、却“不幸”未能走红的歌。
一首歌没红是不是因为不够好?1991年就跨入华语乐坛的黄国伦说“不是”,他1995年给齐秦写了《袖手旁观》,当时还是专辑中的第三波主打,但直到20年后这歌才因为李健、张宇、萧敬腾、林志炫孜孜不倦的翻唱爆红。
甚至连《我愿意》也差点被埋没。黄国伦说,当年王菲的唱片公司主打《执迷不悔》,“但效果不是很好,才勉为其难第二波主打《我愿意》。”他还透露,当初给辛晓琪写《味道》,唱片公司也只是把这首歌当“配菜”,“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突然主打这首,才最终走红。”
为综艺人“正名”
玩综艺并不比写歌低级
讲起华语乐坛的往事来如数家珍,让人不得不佩服黄国伦的口才。说到口才就不得不提及他的综艺人身份——2007年经由《康熙来了》一脚踏入综艺世界后,黄国伦就鲜有音乐创作。
怎么看歌迷说他“不务正业”?黄国伦说,音乐和综艺其实是自己的两面,“写歌需要沉淀需要关在房间创作,因此音乐人大部分孤僻自我。”但综艺人是开放的、搞笑的、与人打成一片的,“所以我一方面封闭内敛,另一方面又外向疯狂。”
而这种两面性在黄国伦看来毫不冲突,更不存在做综艺就比做音乐低人一等,“这两种人都是世界所需要的,哪样我都不会放弃。”
□楚天都市报记者张聪
制作人黄国伦谈旧作揭秘,《我愿意》《味道》走红凭运气